接收命令到开火45秒!中国数字化炮兵就是这么快,俄军看了要馋哭

数字化到底能让军队的战斗力提升多少?最近央视的一档节目,就生动揭示了在传统操作模式和数字化操作模式下的巨大区别。在传统操作模式下,PLL-0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从接收命令到炮弹出膛需要4分35秒,而在数字化操作模式下,全过程只需45秒!

这就意味着,数字化操作可以投射的火力密度至少三倍于传统操作模式,炮兵的生存概率也极大提高。

这个概念可能对其他国家的炮兵没什么太大的触动,但是对曾和中国陆军联合演习并同台竞技,现在依然与北约武装起来的乌克兰军队战斗的俄罗斯陆军来说,简直都可以馋哭了。

从这段视频来看,我军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车组首先的是展示传统操作模式作业过程。接到命令后,车长一声令下,战士们随即奔向各自的岗位,车长则向指挥所进行报告,之后疑似炮长的战士操纵仪器获得目标信息,可能是距离、方位和海拔等参数,另一位战士用铅笔在纸上写写画画,可能是在计算射表......此时时间已经快到3分钟了。

射表参数计算完毕后,作战指令方才下达,只见炮长迅速摇动高低机和方向机,炮管开始指向目标所在方向。随后,装填手将炮弹推进炮膛并合上炮闩,之后,这发炮弹终于出膛,计时器也来到4分35秒。

随后还是同一个车组,又演示了在数字化操作模式下的作业全过程,而且车组成员由5人减少到3人。

接收指令后,车长快速调整方位和仰角,炮弹在25秒时就进了炮膛,没有计算和通报流程,炮长操作终端按键后炮弹就打了出去,计时器固定在45秒。

按照央视的解说,还只是一次最基本的操作演示,言下之意就是仍有提升空间,这就是数字化操作模式的巨大威力。

说到这里,即使是外行也能看出来区别,而实际上中国陆军炮兵部队的数字化进程开始得并不晚,但真正让中国炮兵进入相对系统的数字化时代,还是从1984年引进英国“辛柏林”炮侦雷达。

其中一台被部署在了老山前线,用于快速探测并定位越军炮兵的位置,据称从敌方迫击炮发射到完成锁定发射阵地只需几秒钟,我军炮兵一度压得越军炮兵都不敢轻易开火。

从此起步,中国陆军炮兵部队开始着力推进数字化和自动化改进,到2000年代中后期,初步实现将指挥控制系统、火控系统、炮侦雷达等多个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上,形成比较成熟的数字化炮兵指挥体系。此次在央视节目中亮相的的PLL-0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,就基本可以视为中国陆军推进炮兵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成果之一。

09式的主炮为1门改进型96式122毫米榴弹炮,发射普通炮弹射程为18公里,底排火箭增程弹最大射程27公里,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俄罗斯的2S3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。

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数字化火控系统,这个系统集成了火控计算机、激光测距仪和气象传感器等多种设备,这些设备将搜集到的相关数据输入到火控计算机进行处理,再结合使用的炮弹类型进行计算,进而给出射击诸元,并得出最优射击方案。

同时,综合通讯系统和数据链路可以与其他作战单元交换信息,将每一辆装甲战斗车辆纳入作战网络并协同作战,车内信息终端则负责将所有作战信息显示到所有成员面前,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。

可以说,中国陆军多年的艰苦建设和推进,才有了如今先进完备的火力层次体系,这方面俄罗斯陆军可以说是一把辛酸泪,如果俄军也有类似的数字化陆军,哪怕稍差一些,都不会在2022年9月上演“大飙车”,那段时间频繁阵亡高级将官不说,还要忍受乌军在得到北约支援后,不断发起惊人的远程精确打击,消耗俄罗斯陆军本就不多的机动作战力量。

实际上,不止是炮兵,包括步兵、装甲兵、航空兵在内的所有兵种,都被强调速度和效率的数字化进程大幅压缩了时间窗口,无法适应者必然被淘汰,或者像如今的俄罗斯陆军一样,在战争中一边承受不低的代价,一边补上曾经落下的功课。

文章导航